【三千米光电】新闻

全力打造红外激光夜视照明行业、市场、技术的风向标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三千米光电】新闻
全部 【三千米光电】新闻 红外激光照明行业新闻 红外激光夜视照明技术

突破高价壁垒安防夜视走出夜盲症

时间:2016-06-01   访问量:769

如何突破红外激光高价壁垒,让安防夜视监控走出近视与夜盲症

——红外激光夜视技术走进住宅,推动平安城市进入高清晰高智能时代


001.jpg

花重金打造夜视监控系统被喻“发鸡盲”,平安城市并不平安

目前国家及各地地方政府正在大力发展的“平安城市工程”、“天网工程”及各种针对于边防海防、交通运输等视频监控系统,对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维护国家公共安全及遏制恶性刑事案件的发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在许许多多的案件侦破新闻报道中,我们却经常听到“由于犯罪现场光线不足,距离较远,监控画面十分模糊,根本无法辨认出嫌疑人特征……”等如出一辙的“近视、夜盲症”的夜视监控效果,大大地增加了警察侦查难度,甚至到了犯罪分子对其肆无忌惮的地步。

据了解,在白天的监控中,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取得非常良好的视频效果,到了夜间或者其它光照较低的场所时,所呈现出的监控画面,不仅仅“看不清”,甚至于“看不见”。全国的公安局指挥中心、各地的小区监控室乃至全世界的监控中心,其视频监控的夜间效果呈现出来的是黑白画面,甚至是不清晰的黑白画面,更有甚者是黑屏画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睁眼瞎”。

花去高额的建设成本建成的视频监控系统,绝不能仅仅在白天发挥作用,它们需要在夜间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更何况有80%的公共安全事故及恶性刑事事件发生在夜间。在夜间弱光或者无光情况下,如何取得良好的视频监控效果是一个非常大而且需迫切解决的难题。

  

整机使用寿命5年,夜视功能只有3个月

受视频监控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出于建设成本考虑,2012年以前所建的大部份系统老旧,技术落后(采用LED红外补光)。在实际应用上,存在看不清,视频提取难,覆盖面积低,死角多,盲点多,建设质量不高,缺少智能化功能,无法实现全国互联互通,实际需要时造成连不通,用不了等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视频监控系统进一步发展和深度应用的瓶颈。

而在民用市场,除了技术落后与价格成本的影响因素外,市场用户对夜视监控的认知薄弱与品质安全需求意识不高,加上商家的恶性价格竞争,以及片面性、误导性的宣传,最为经典的事例:摄像机使用寿命5年,夜视功能却只有3个月。每当出现安全问题时,最终为弱视症、夜盲症的夜视监控苦果买单的却都是用户自己。

由此可见,价格便宜、效果又好的LED红外夜视监控技术,只是自欺欺人的昙花一现。而夜视技术落后、制造成本高与恶性市场竞争,是造成夜视监控夜盲症的主要原因。

 

四大夜视技术性能、成本与优缺点对比

随着红外激光夜视监控技术的发展与夜视监控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夜视监控建设成本逐步降低。2012年开始,以网络、高清晰、智能化、与公安刑侦业务深度融合、多级联网、互联互通的公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成为平安城市项目建设的核心。另一方面,交通安全、边防海防、森林防火、大型广场、矿场、石油等商业场所对高清晰、远距离的夜视监控需求也日益明显;民用市场安防意识越来越强,对监控效果的要求不断增高,夜视监控“从可有可无”到“看得见”再到“看得清、看得远”,监控效果质量要求甚至已逐渐超越了价格成本,成为首选标准。

我们先来认识、比较几种夜视监控技术。目前市场上夜视监控技术主要有红外热成像技术、微光夜视技术、红外激光夜视技术和LED红外补光灯四种。它们之间的性能、成本、优缺点比较:

比较项目

监控效果

有效距离

单个设备成本

主要缺点

主要优点

红外热成像

不好,单色块显示

可达几十公里

最高(>100A

只能辨别物体轮廓,应用程度不高

超远距

微光夜视技术

好,彩色

1公里

很高(>40A

低于照度值范围处看不清,遇强光易损坏

彩色

红外激光夜视

好,黑白

可达几十公里

高(≈10A

黑白效果

适合无光环境,超远距,细节清晰,智能,节能,长寿命(5年以上)

LED红外补光

一般,黑白

一般几十米内,最多150米以内

低(A

近距,效果不清晰,能耗大,寿命短(3-6个月)

价格低

红外热成像虽看得远,但只能辨别物体轮廓且价格昂贵;微光夜视技术虽看得清而且是彩色,但仍要求达到一定的光照度环境,照度越低,体积及重量就越大,价格高,且有效距离只能在1公里左右;LED红外补光价格最低,但看不远,寿命短,看不清。根据“看得清、看得远、价格低”的应用需求,红外激光无疑是目前最为适合的性价比最高的夜视技术。既然如此,为何是LED红外补光灯占据近90%的市场,而不是红外激光灯呢?主要原因仍然是安防市场用户更关心的是价格而不是性能,而且对红外激光灯价格存有一定的误解。

 

红外激光灯性价比虽好,市场并不愿买账

单个红外激光灯的市场价格比LED红外灯的高出约10倍,因此很多终端用户都认为红外激光灯是夜视照明行业中的“贵族”,对如此高大上的红外激光夜视产品自然是“敬而远之”。其实,这是因为对两者的性价比了解不够深而造成的误解,他们并不清楚一款高品质的红外激光灯的性价比却远高于售价只有其10%的第三代点阵式LED红外灯。如下表,就一个300米夜视监控项目采用三千米IR-808-300传统型(EEL)红外激光灯与LED红外灯的成本及费用对比:

比较项目

LED红外补光灯

传统型(EEL)红外激光灯

对比说明

每套灯有效距离

100

300

LED需要3套设备,红外激光只需1

灯的成本

50元/套×3=150

500元/个

LED补光灯成本较低

摄像机成本

3×1000元/台=3000

1×1000元/台=1000

LED所需的摄像机是红外激光的3

项目初始造价

150元+3000=3150

500元+1000=1500

LED初始建设成本高于红外激光

每套灯使用寿命

3-6个月

5-6

红外激光使用寿命是LED1020

5年项目的总造价

150元×10+3000元=4500元

1×1500=1500

LED总造价是红外激光的3

5年灯的成本

150元×10=1500元

500元×1=500元


灯的光功耗

3×3.4W=10.2W

1×2W=2W

LED功耗是红外激光的5

5年维护成本

10-20次的更换人工与时间


            通过上表的比较分析,在5年使用寿命周期内,一个通用型红外激光灯比一套LED红外补光灯的使用成本更低,而且应用距离越远,红外激光灯的使用成本将成倍数降低(上述例子每100米可节约1倍)。但即便如此,大多监控设备商及终端用户觉得使用5年才能与红外灯成本持平,成本优势并不明显,都希望能在更短的周期内实现更低的成本。

由于红外激光灯与LED红外补光灯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与工艺,红外激光灯包含了发光系统、光学处理系统、散热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四大部分,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比LED红外补光灯(只需要灯珠加控制电路板)的要复杂得多,而且技术难度更大。因此,红外激光灯的制造成本一定比LED红外补光灯高。

 

两大新品类,首先撕开行业高价壁垒突破口

虽然,近几年来市场上都有红外激光技术替代LED红外技术的呼声,但价格因素仍是红外激光灯替代LED红外补光灯的难以跨越的壁垒。直到2016年初,三千米成功研发出“低功率超远距”及“超近距”两大新品类,成为红外激光照明行业首先撕开高价壁垒的2道技术创新突破口。 

这2大新品类分别向“高价值”与“低成本”2个方向发展,面向的目标市场也不一样。低功率超远距的红外激光照明产品是以更低的功率实现更远的有效距离,如2W的红外激光灯出光功率达到90-95%,有效距离在500米以上,比市场主流竟品提升60%以上,使用成本2年内就能与LED红外补光灯持平,主要是面向平安城市、智能交通、边防海防、水利电力、机场港口、行政执法等高端的专业市场。 

超近距的红外激光照明产品面向的是住宅、楼宇、街道、商业场所等民用市场, “低成本”的定位并非就意味着低价值,而是更适合广大的民用市场。它不但同样具有光学处理系统、散热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并且必须确保具有更高可靠的安全性。 

那如何实现“低成本”?在确保满足民用市场应用及功能需求前提下,简化复杂的结构设计,体积越来越小,轻巧简便;优化光学处理系统设计,减少透镜的成本,提升红外激光器的出光功率;采用软件系统实现智能化控制;采用超低功率的红外激光器,既提升安全系数,还能有效降低能耗等。 

“低成本”到底能有多低?由于产品仍处于研发样品阶段,三千米研发总监并没有给出很明确的答案,说使用成本控制在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能与LED红外补光灯持平,这次技术突破足以吸引监控设备商巨头甚至市场用户放弃LED红外补光而选择超近距的红外激光技术,必将让安防夜视监控走出近视、夜盲症。最后,他还借用了董明珠的话“中国企业没有理由连个适合老百姓用的夜视监控都做不好” ,我们只是比别人先走出了第一步。

 

 


上一篇:热烈祝贺三千米光电荣获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证书

下一篇:三千米光电携新品红外激光灯亮相2016北京安博会